今年三月網球圈關注度最高的莫過於謝淑薇獲得WTA 1000分級女雙冠軍重返世界球后🏆
曾俊欣獲得ATP Challenger C75冠軍🏆
以及吳東霖在ITF未來賽25K四強的出賽🥉
多位台灣好手在不同層級的比賽展露頭角🔥
關於三種比賽層級間的關係
以男子網球為例,賽事分為未來賽、挑戰賽以及巡迴賽3️⃣
結論:巡迴賽 > 挑戰賽 > 未來賽 📝
未來賽的賽事為最基礎的賽事,獎勵與水準通常都在挑戰賽之下,參賽選手的排名通常在世界250名後。
而挑戰賽的賽事水準通常在巡迴賽之下,通常參賽選手排名在75至300名之間。
當然,因為每場賽事因選手個人賽程安排及積分考量,每場賽事的強度也不一定完全與積分成正相關。
就如上週排名239的吳東霖選擇放棄其他更高級的賽事,而以第一種子身份參與ITF 25K的賽事,以此獲得更穩定的比賽場次和順暢的賽程安排。
如何選擇合適的賽事拿下巨大的積分推進排名,也成為選手在走向世界頂端的考驗之一!
如何參加一場職業網球錦標賽
首先,所有選手都可以報名任意級別的賽事(除了世界前十的選手不能參加挑戰賽等級的賽事)。
但因每週的賽事能夠進行的比賽場數有限,每場比賽都有固定的參賽人數限制。
因此,不同層級的比賽讓處於不同階段的選手可以找到合適自己強度且能夠順利報名參賽的賽事。
要能夠進入一場比賽的參賽名單,選手通常有三種方式可以獲得資格:
- 直接參賽意味著目前選手的排名使他們有資格直接成為會內名單的選手。
- 外卡球員獲得由主辦單位或是協會頒發的外卡名額。
- 會外賽競爭球員須參加會外賽,晉級者可參與會內正賽。
分數換算與對應舉例
ITF Futures 未來賽
ITF未來賽是入門層級的賽事,級別為15K和25K,數字對應到的是該賽事的總獎金。
以15K為例,賽事總獎金即是1萬5千美金,而在ITF 15K冠軍者可獲得ATP 15分,在ITF 25K的冠軍者則可獲得ATP 25分。
近期吳東霖在ITF未來賽25K中擠進四強,獲得8分的積分。
以當時吳東霖的ATP積分209分計算,相當於8個25K冠軍以及一個25K四強積分。
ATP Challengers 挑戰賽
ATP挑戰賽為第二層級的賽事,級別分為50、75、100、125、175,數字對應到的即是冠軍可獲得的積分。
曾俊欣在今年曾拿下ATP Challenger C75挑戰賽冠軍,斬獲75的積分進帳,現在排名回到世界TOP 120的行列。
冷知識:台灣之光盧彥勳生涯總計贏得了29次的ATP挑戰賽冠軍的驚人成就,是現今世界上最多挑戰賽冠軍的男人🏆
ATP巡迴賽
ATP巡迴賽為最高層級的賽事,級別包含250、500、1000大師賽以及年終賽,數字代表每項賽事提供獲勝者的ATP積分。
能夠穩定站上巡迴賽殿堂的選手,即代表已經是網球世界中前的佼佼者。
以世界雙打球后謝淑薇為例,在今年三月雙打賽事拿下的冠軍成績即是WTA 1000巡迴賽等級的最高層級比賽。
看到這邊的你實在太優秀了!
恭喜你獲得了滿滿的網球知識💡
那你知道最高級的層級是什麼了嗎?